2019上交会,聚焦中国生物医药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
发布日期:
2019-04-19
浏览次数:
来源:央广新闻

“采用松力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制成的可再生人工韧带,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生物材料机械强度不足的瓶颈,完全降解、生理性再生,实现腱骨愈合。这个项目在去年获得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资金的支持。”

4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简称“上交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正式拉开帷幕,“松力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平台技术”作为“上交会发布”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出来的最新技术成果受邀参会,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莉在现场作主题演讲时如此说道。

2019上交会,聚焦中国生物医药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转自澎湃)

2019上交会,聚焦中国生物医药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转自澎湃)

图片说明: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莉在2019上交会现场发表主题演讲

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神奇”在哪?

众所周知,著名运动员刘翔就是因为跟腱断裂而终止了运动生涯,而这款材料研发成功之后,是否就能够弥补这一遗憾?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据杨莉介绍,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就是无生命的材料不加细胞,不加任何生长因子,能够诱导再生有生命的组织器官,其作用是用于修复机体各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在日常生活中,跑步、打球、车祸等各种意外导致的软组织损伤林林总总,包括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肩袖损伤、跟腱损伤等,都需要用材料进行修补。目前市面上一般采用的材料包括自体材料、异体材料和合成材料,但都不是最为理想的,存在一定的不足。

自体材料虽然修复上是很理想的,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在修复旧的缺损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体其他部位新的创伤,而且如果损伤面积过大,取材也是一大问题。异体材料包括同种异体,也就是尸体材料,以及异种材料。前者来源很紧缺,后者主要是取自动物的相应组织,例如猪或牛心包、猪小肠粘膜下组织等,但机械强度不足,生产工艺复杂,规格尺寸受原材料形状的影响,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而最常用的是用人工合成的聚丙烯材料,最为关键是不可降解,植入人体后将作为异物终身残留体内,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远期并发症。

意识到这些材料在应用中存在的“痛点”,外科医生出身的松力生物创始人何红兵历时多年研发出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他也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客座教授。理想的材料应该是修补缺损后不复发,并且没有副作用,而这款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的独特之处正在于此。

杨莉进一步指出:“这种支架材料植入人体后,启动重塑反应。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具有超亲水性,可以有效地协助各种细胞因子和再生相关的细胞趋化和粘附,在自身降解的同时,诱导自身组织重塑再生,达到修补组织缺损,恢复其功能的目的。材料最终能完全降解吸收,没有异物残留。”

2019上交会,聚焦中国生物医药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转自澎湃)

据悉,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是以专利配方的纤维蛋白原和聚乳酸-聚己内酯(P(LLA-CL) 两种原料共混后,通过静电纺技术,制成的纤维直径为纳米级的三维网状支架结构材料,仿生人体细胞外基质。它的特点是比表面积大、超亲水性、足够的机械强度、合适的降解、再生速率。


最为重要的是,该项平台技术是真正的国产原研技术,松力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于近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在国内生物医药领域,以平台技术而不是单一产品获得美国专利是凤毛麟角的。在研发的过程中,其先后获得了科技部863项目、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项目支持。


第一个产品已获得批准上市:应用疝修补领域

松力生物独创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从原料开始到第一个产品(重树复合疝修补补片)获得批准上市,历时15年。

“要真正做出国际原创的东西是不容易的,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走,我们这个速度按照世界生物药产品的研发速度来说是正常的。”何红兵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松力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作为一项平台技术,能够制成不同的形状的一系列产品,用于修复机体各个部位软组织。之所以先从疝和腹壁领域切入,关键在于这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基数大。其中,我国腹股沟疝的每年手术量就超100万例。

据了解,疝气就是腹壁缺损后肠子掉出来,在大腿根部形成包块,甚至掉到阴囊内,患者会有疼痛,严重的会引起肠道绞窄、坏死等,这个缺损需要进行手术修补,用一块膜状的材料来修补这个破洞,这块膜片状的材料叫做补片。

何红兵教授表示,我们的产品是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用我们的材料修补腹壁缺损,能通过组织重塑,再生成为自体的组织,达到无痕修补。现已完成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经过5年随访,试验组没有一例复发,也没有异物残留导致的远期并发症。

“期望通过上交会这个平台,让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项平台技术,也希望能真正帮助到更多人。”何红兵教授最后说道。


阅读原文:http://www.cnr.cn/shanghai/tt/20190419/t20190419_524584350.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