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医院普外五科主任兼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王荫龙
“疝外科发展受材料学的制约和推动,材料学的革命会引发疝外科领域技术的革命,治疗方法的革新,疝领域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大家都在等材料学的突破带来治疗上的突破。”
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北方疝论坛上,天津市人民医院普外五科主任兼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王荫龙在会上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自2000年进入疝和腹壁领域以来,至今已将近20年时间,王荫龙教授全程参与并见证了该领域的发展。他一直认为疝外科的发展是随着材料学的发展而发展。他指出,疝的治疗主要用材料进行修补。第一代材料确立了修补材料的地位。
据悉,第一代疝修补材料是不可吸收的聚丙烯合成补片,能够有效地修补缺损的腹壁组织,但是材料作为异物会终身存留于体内,可能导致慢性疼痛、补片侵蚀、迟发性感染、输精管阻塞、不孕等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生物材料补片,植入人体后可降解吸收,在自身逐渐降解的同时,可以促进新生发毛细血管和自体成纤维细胞的长入,逐渐地与自体组织融合,最终被宿主组织替代,能大大减少并发症。传统的生物补片主要来源于同种异体的真皮以及一些动物(如猪、牛等)的小肠下粘膜组织、胸膜、心包膜等。
王荫龙表示,疝发病除了先天因素之外,还与年龄因素有关,尤其是老年人群体,疝在某些方面是退行型的疾病,腹壁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就退化了,就像衣服一样,时间久了衣服容易磨破,腹壁也是一样,腹壁这一层肌肉退化以后,小肠就容易从薄弱的部位掉出来,是同样的机理。
为此,王荫龙建议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避免做一些腹压增高的行为,例如经常咳嗽、习惯性便秘、剧烈运动等。当然,正常的锻炼是很必要的,但是那些使用爆发力、瞬间使腹压增高的运动,例如举重、俯卧撑等,会把已经薄弱的腹壁撕裂,不太适合老年人。
腹股沟疝发病率高,手术量大,我国一年有200多万例手术,而特色日间手术加上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可以应用在绝大部分人的身上。手术最为关键的是补片材料的应用,王荫龙教授说:“国内外材料在技术上的差距正在逐步变小,目前来看,国产材料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材料,补片材料国产化对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是一大推动,现在市面上已经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有很多国内企业做了很大的努力,许多产品得到了应用。”
这其中,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重树复合疝修补补片获得国家药监特别审批,备受疝和腹壁领域的专家们关注。在本次大会的“松力生物卫星会”上,王荫龙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他表示,“松力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在市场上没有同类的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和以往的传统生物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诱导机体组织再生的能力强,材料不含细胞成分,有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远期并发症。我们希望松力的生物材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积累更多的病例,和更长时间的观察,从目前来看这款产品具有先进性,有广阔前景。”
据了解,松力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与传统生物材料相比,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静电纺工艺,机械强度和降解/再生速率可以调节,材料具有完整的三维网状支架结构,诱导组织再生的能力更强,有望减少复发率;二是不含细胞成分,避免了因脱细胞不彻底、细胞残留导致的免疫反应风险,减少相应的并发症的危险性;三是产品形状规格不受原材料限制,有利于满足临床应用的不同需求。这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医用生物材料在国内外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王荫龙认为,疝是高发病,患者基数大,疝病治疗应从简便经济和快速康复两方面着手。他所带领的天津市人民医院疝中心,通过日间手术的方法减少病人的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给医院和社会减少资源浪费。“我们病人住一天就出院了,符合现在单病种收费医改的方向,把费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盲目的使用高费用的耗材,而是选择适合病人的个性化治疗。”
此次北方疝论坛已迎来第八届,作为本次论坛的东道主,王荫龙颇感欣慰,“北方疝论坛每届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都在增加,话题越来越多。最早是临床经验的介绍和学习,这几年更加倾向于新技术、新材料的介绍、应用和使用规范,我们能把国内的新技术和国情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年轻医生、基层医院的医生掌握新技术,运用临床,让更多病人受益。”(完)
阅读原文:http://www.sh.chinanews.com/chanjing/2019-04-02/544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