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王平
“中国现代疝与腹壁外科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从今后的发展看,可降解吸收的、能诱导组织再生有足够机械强度组织的材料是发展趋势,也就是生物材料。如果生物工程能够解决组织缺损的修补问题,诱导组织再生,将缺损组织修补完善,达到解剖重建和功能重建,这肯定是我们医学生物材料工程学的方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王平表示。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年会和第四届钱江疝论坛3月21日在杭州举行,王平是在该会议上接受采访时发表上述讲话的。
疝病,俗称“小肠气”,医学上称之为“疝气”,每年中国新发疝气病例约300万至350万例,其中90%以上的患者都是男性。尽管疝病是良性病,但由于易患疝气的人群一般在50岁以上,便会大大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手术治疗是治愈成年腹股沟疝的唯一方式。
王平教授是疝和腹壁外科的领军人物之一。据王平介绍,因为疝是一个先天性或者后天性因素造成的薄弱区域缺损,也就是有一个洞,传统的治疗,便是用线把洞两边的组织强行拉着缝起来,我们叫做传统的张力疝修补。到后来,出现了人工合成材料,就像衣服上有个洞,我们用合成材料“打补丁”,把衣服补起来,这种方式称之为无张力疝修补。“传统修复,病人很痛,复发率高,有时候复发率达到百分之二三十。自从引进人工合成材料用于疝修补后,明显减少了复发,提高了疗效。”
据了解,现在疝修补的材料主要是两大类:一种是合成材料,一种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可降解吸收的材料,多是从同种或异种动物中所提取的材料,包括取自人、牛、猪身上的组织,能诱导人体组织再生。
王平认为,理想的疝修补材料,第一是无毒、无害、无过敏、无致癌;第二是取材容易,不能是极其罕见的材料;第三是易消毒灭菌;第四是操作方便,能够诱导机体可控地再生,有效地诱导再生足够强度的自身组织,减少复发。
王平说:“人工合成材料因为使用了五六十年,疗效方面其可靠性得到了大量数据的证实,其材料对身体也证明了是无毒无害的,无致癌的因素。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异物终生存留在体内,对人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包括异物感、慢性疼痛、迟发性感染、卡压神经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疗效是不可否认的。今后如果有一种材料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足够强的组织,植入的材料逐步被降解吸收,被重建的自身组织所替代,这样是最佳的发展方向,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而且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本次大会上,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松力自主研发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采用静电纺技术制成的超亲水性生物复合网状支架材料,仿生人体细胞外基质。在治愈疝病的过程中,松力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通过手术植入体内后,将以纤维逐渐断裂方式进行降解,同时诱导机体自身组织长入,在逐层降解的同时,进行组织重塑和再生,从而保证降解和再生过程中机械强度的平衡,最后植入物被完全吸收,由自体组织替代,实现功能重建和结构重建。可以通过调节静电纺工艺的参数,调节材料的厚度、孔隙率、纤维直径、湿润性等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机械强度及降解和再生速率,满足机体不同部位结构对再生材料的个性需求。
“松力是专注于制造生物材料的企业,他们有自身的原研产品,不是仿制的产品,这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医用生物材料来说是具有标志性的企业。原来我们是仿制国外的材料然后超越,现在松力有很多国内原创性的专利,独门绝技,这些技术在国外没有,他们是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我认为松力在国内今后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此外松力生物可诱导组织再生的软组织修复材料比较符合我们临床的要求。”王平说。
此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年会(第二学术委员会及日间手术与分级诊疗专业组成立会)也在本次大会上召开,王平教授担任第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日间手术的目的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同样好的疗效并降低费用,本次大会还进一步增加中国疝病专科联盟登记随访系统单位,这将推动中国疝病大数据的建立,拿出中国疝病病人诊治大数据,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有利于建立疝病治疗的质量控制体系。(完)
阅读原文:http://www.sh.chinanews.com/chanjing/2019-03-25/539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