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金忠教授牵头的2018年度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诱导韧带再生的高强度植入物系统的研发”项目启动会正式在沪举行。
据美国公共卫生数据库资料显示,运动损伤当前发病率约10%至20%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关节致残性损伤的常见病因。国内每年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人数逐年上升,目前韧带重建的移植物包括自体、异体及人工韧带,存在各自缺陷,尚缺乏理想可再生韧带及促韧带-骨愈合产品。该项目获2018年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中央财政拨款1246万元,企业匹配资金60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是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金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东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单位参与项目研发。项目下设互为关联的四个课题,分别由东华大学王璐教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赵金忠教授、川大林海副研究员、瑞金医院邓廉夫教授担任各项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方、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党委书记傅大熙、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新远教授分别致辞。

陈方书记表示,近几年我国运动医学得到非常快的进步,不管是在临床方面还是在科研方面都走在非常前面,当然离最高水平还相差一定的距离,但这两年来在科研方面,包括研发成果转化等,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今天这个启动会已顺利召开,也希望我们这个项目的进展能够顺顺利利,最后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成果。

朱新远院长表示,上海六院的运动医学科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平台,交大已建成转化医学中心,并专门成立了运动转化中心,项目牵头人赵金忠教授作为交大运动转化中心的PI,也已被聘为交大系统生物学院研究院。相信通过加大学科交叉的力度,促进医工结合,提高产学研实力,增强学科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交大运动医学学科的品牌会越做越强。

傅大熙书记表示,上海正在加快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和发展,前不久刚刚出台的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指出,上海在产业发展中聚焦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我们今天做的医用生物材料方向是高端医疗器械的领域,也是上海市未来重点扶持的方向。特别是这次启动的项目是产学研医合作的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希望六院能够牵头把这个项目做好,早日推动产品研发上市,服务于广大患者,为我们国家的计划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

项目负责人赵金忠教授介绍了项目总体目标、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和完成时间等内容。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对各自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

图:赵金忠教授
此次项目启动会到场指导的院士、专家阵容强大,包括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张兴栋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刘昌胜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院士,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郭伟老师、科技部责任专家组专家奚廷斐教授等等。专家组代表刘昌胜院士在发言中表示,临床高端医疗器械70-80%都是进口的,如果哪天不让进口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我国13亿人口的健康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要研究关键的技术和材料支撑临床发展,这具有重大的意义,希望此次启动项目的成果能最终应用于进行临床转化,为广大老百姓的治疗提供新的产品。

当然,项目从启动到正式完成还需要很长一段路需要走,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郭伟老师详细介绍了项目背景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他指出,整个专项涉及到很多参与部门,大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把相应的研发任务完成好。其中的关键就是项目承担单位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我们的要求是一定要落实法人单位责任制,从现在国家最新的研发政策来讲,我们项目承担单位要承担大量的管理任务,相应协调整个项目。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的设计者,应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希望项目负责人能做好项目的统筹设计和组织实施。同时包括上海科委、地方各级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我们项目方也需与专项专家组积极进行沟通和交流。

会上,院士、专家们在祝贺项目团队的同时,纷纷为项目实施献计献策,提出同时申报“创新通道”和“优先审批”两条路径,以加快项目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的步伐。据悉,国家药监已经将“组织诱导性植入物”新开了目录,为创新产品的注册申报开辟了一条通道。
张兴栋院士指出:“韧带再生和腱骨愈合是运动医学极具挑战的课题。总体项目设置合理,包括了再生韧带和腱骨愈合两方面的研发设置。希望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发展,生物材料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开发产品应用于临床,要拿注册证。”

图:张兴栋院士
对此,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红兵表示认同,其公司自主研发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平台技术制成的高强度可再生人工韧带,在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生物材料机械强度不足的瓶颈,材料完全降解,生理性再生,实现腱骨愈合,这一成果对促进生物材料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图:松力生物 董事长 总经理 何红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改委、工信部共同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农业部、卫计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形成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提出整体解决方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完)

阅读原文: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80802